創新是第一動力。奮進“十四五”,全力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大都市新征程,科技創新起著無可替代的重要支撐作用。
“依靠創新推動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培育壯大新動能。促進科技創新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更好發揮創新驅動發展作用。”政府工作報告擲地有聲,擘畫科技創新藍圖,打響“十四五”開局之年科技創新發令槍。
“發揮高校科技創新體系重要組成部分和生力軍作用”“完善體制機制,加速科技成果轉化落地”“以創新成果應用為抓手,引領企業高質高效健康發展”……圍繞發揮科技創新引領作用,出席全國兩會的天津代表委員暢所欲言。
全國政協委員孫太利建議:
以科技創新引領企業高質高效健康發展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多次提及‘科技創新’,足以體現國家對‘科技創新’的高度重視。”全國政協委員、天津市慶達投資集團董事長孫太利,在與同行交流中發現共性問題,“當前,原始創新能力不強是制約企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因素。”他建議,以科技自主創新與集成創新融合驅動,補核心技術短板;以創新成果應用為抓手,引領企業高質高效健康發展。
“對于企業而言,實現高水平的自立自強就得靠科技創新。”孫太利認為,為企業賦能,國家應超前規劃、充分調研,科學精準地運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政策的能動性,推動企業低端裝備更新換代、高端裝備補齊短板。在標準上,與國際標準對標;在技術上,創新升級;在流程上,革新再造;在人才上,培養與引進并用;在資本上,盤活資源。政府財政要加大給予專項引導資金支持力度,以能動性的政策組合,充分引導企業利用網絡化、數據化、智能化、平臺化、安全化等打通協同平臺,與各類平臺資源高效對接,助推高質量發展。
科技創新離不開人才。孫太利說,用人才,還有平臺,加快創新步伐。應加大財政資金對服務于企業的國家級科技平臺和人才平臺的資金支持力度。一是強化融合運用5G、區塊鏈等技術,完善建立聚焦人工智能、集成電路、生命健康、腦科學等前瞻性、戰略性一體化科技平臺,幫助企業解決前沿技術問題,促進高科技領域企業科技成果的創造、產出與應用。二是政府要完善國家級人才平臺,完善各類精專人才準入標準,精準分類儲備高端技能人才,優化人才服務企業機制,通過平臺真正解決企業用人難、用人貴難題,為企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人才支撐。
保護知識產權是激發創新創造活力的動力源泉。孫太利表示,要提高違法成本,降低守法成本,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力度,用良好的研發和應用環境,調動科研人員自主創新積極性。(記者 于春灃 周志強 韓雯 劉平 孟若冰)
(責編:張靜淇、崔新耀)